玉溪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向死而生七十岁云南大爷家财散尽,重头创业 [复制链接]

1#

年,51岁的褚时健成为玉溪卷烟厂厂长,一手将这家地方小厂打造成为亚洲第一烟草企业。70岁时,褚时健被判无期,女儿自杀,家破人亡。四年后褚时健保外就医二次创业,颤颤巍巍的老人重头再来,85岁时再成亿万富翁。

在即将要退休时,他被查实有万元来源不明的财产,而这很快使他家破人亡:女儿自杀,夫人身陷囹圄,儿子远在异邦,自己也落了个无期徒刑。

回顾褚老一生的创业故事,跌宕起伏,外界对其评价为世上仅此一人,他是活着的传奇。他在曾经的辉煌中跌倒,在跌倒后又创造神话。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,褚时健绝对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争议人物,更是公认的一流的企业家。

“褚时健案”后引发了国家对国企领导人薪酬制度的改革。就在褚时健被判刑的第二年,红塔集团新总裁拿到了万元的年薪。而褚时健当了18年的厂长,全部收入仅88万元。褚时健一手缔造了红塔帝国,但也确实犯了错误,在他晚年落罪时,很多人为他的遭遇抱不平。

因为偶然读到了吴晓波的《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“哀牢山”》,我对褚老惊为天人,当时查询了很多褚老的故事。后来网上购物时为了免运费凑单,入手了《褚时健传》。本来是一次无心的随读,但读完书以后控制不住的内心激荡,这本书我认为至少应该读5遍以上,隔一段时间再看看,88年跌宕起伏的人生积累的经验不是粗略一遍就能完全体悟到的。

香港教授郎咸平说:“红塔集团的褚时健贪污,媒体对他百般同情,凭什么同情他?要不是国家不准民营企业做烟草,能有你褚时健的成就?企业做得好,功劳就是自己的,凭什么?国家不是给你待遇和荣誉了吗?”

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质疑,觉得褚老只是搭对了车,但全国如此多的烟草公司,为何玉溪卷烟厂能异军突起?一个地方卷烟厂发展到亚洲第一,世界第五,每年上缴税金占到云南财政收入的60%就仅仅是搭车这么简单吗?不需辩解,褚老用自己的橙子告诉了所有人,什么是重来的力量,为什么值得尊重。

一、少年辍学酿酒:重技术,找规律,爱研究

年,褚时健15岁时,父亲被日本飞机投掷的炸弹气浪所伤,卧病在家,一年后去世。他家中共有六子,作为老大的褚时健只能辍学回家。为了赚钱和积攒学费,褚时健需要制作烤酒去卖(一种云南的酿酒)。

斤的玉米,要从浸泡、蒸煮、发酵、出酒,全部完成已经不简单,要做好就更不容易。酿酒时要通宵蒸玉米,并且需要不断地加入清水,防止被蒸干坏锅和玉米被蒸糊,还要不断加柴火。睡过头是烤酒时常犯的错误,褚时健通过观察计算出酿酒时水干柴尽的时间是2个小时,于是每隔2小时准时醒来加水添柴,这番改进让褚时健得以晚上安心睡觉。

酿酒过程中,师傅告诉褚时健要把门关上,发酵时怕冷。他立马琢磨出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,经过日常仔细的观察总结,他在每个发酵箱旁边添加了留有余温的柴火。效果立竿见影,别人用3斤苞谷酿1斤酒,自己只要2.5斤就足够了,而且酒的质量比别人好!卖酒的过程中,他不仅卖得好,而且卖得快。

褚时健经过一年的烤酒就凑够了学费,母亲坚持让褚时健接着去上中学,她一人照顾5个孩子,而当时最小的孩子只有2岁。虽然困苦,但这些童年经历培养了褚时健重技术,找规律,爱研究的性格特点。

二、人生转折:昆明读书,四弟和五弟夭折,褚时健负重学习

年到年,褚时健的人生时光主要是在昆明这座城市度过的。褚时健一辈子都在云南待着,而且几乎只在玉溪地区待着,但他作为企业家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越了云南、西南、南方,甚至全国,在现代合纵连横、扁平的经济社会,很是少见。云南地处偏僻,整体经济环境并不优越,但褚时健却一枝独秀,让人琢磨。

年8月,已经16岁的褚时健扛了一个行李包,从家乡华宁县青龙区禄丰乡矣则村上火车,沿着滇越铁路云南段来到昆明。在昆明的富春中学读了一个学期后,他去了昆明小有名气的中学:龙源中学,转学之前,他给自己改了名字,取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健为名,改为褚时健。从此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。

受到当时抗战的影响,西南联大坐落昆明,褚时健得以参加一些学生活动,不仅让他眼界拓宽,更为他描绘了未来的景象。

年,褚时健开始固定参加各种活动,和党组织有了正式的联系。这个农村娃开始真正的走入了社会,是为转折。

然而,此时的家中,因为长子褚时健出门求学,母亲一肩挑了全家的生计,家庭窘境有增无减。在褚时健初中期间,四弟和五弟先后因为痢疾没有得到及时医治,夭折家中。待褚时健回乡,才知道两个弟弟过世,心中万分难过。

他问母亲为何不通知自己,褚王氏低声回道:“你也帮不上什么忙,这是他们的命。你读好你的书就行了。”褚时健听见母亲如此回答,更是悲恸。他四下看看家中,老屋的一切越来越破旧,母亲越来越心事重重、憔悴不堪。假期结束,褚时健很想再度放弃学业,留在乡下帮母亲。褚王氏看看儿子,依然平静:“你把苞谷烤点酒后就走,这样能帮家里好多。”

从此,褚时健每次暑假,都赶着时间烤酒、卖酒,只有感到自己辛苦难已,才好像帮到了母亲一些。

三、战火岁月:游击生涯,代号“黑猫”,投身建设,能力渐显,定位人生

年夏天,受时局影响,读高一的褚时健回乡做小学教师,同时保持和党的联系,代号“黑猫”。

因为当时西南力量薄弱,褚时健主要在地下活动。后来进来游击队,褚时健枪法很好,是他们连队有名的“神枪手”。战斗就会有牺牲,堂哥很快在战斗死亡,这是褚时健的领路人,褚时健成为连队的指导员。

解放后,褚时健的两个弟弟在战斗中牺牲,47岁的母亲也跟着伤心病逝,褚时健为化解悲痛,一心扑在工作上,因为工作出色,很快成为了华宁县的区长。

年,褚时健去党校学习,从此离开华宁。20多年后,褚时健在烟厂已经工作一年后,华宁县委还邀请褚时健,希望他再回到华宁,做县委书记。因为当地汉族和回族、彝族出现了一些矛盾,他们希望“让老褚来,他一定有办法”。

年至年,褚时健毕业后,在玉溪机关度过了五年。在褚时健26岁这年,褚时健和马静芬领证结婚。其后的几年,受时代影响,褚时健被化为右派,辗转多个农场。

直到年5月,褚时健才被调任为曼蚌糖厂副厂长。他用一根扁担两个箩筐,装上了一家人的全部家当,带着妻子女儿,从农场转到了糖厂报到。

当时的褚时健不会想到,这里会是他人生的转折,让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真正的定位。

四、找到主场:救活糖厂小试牛刀,搞工业的一把好手

年,36岁的褚时健被调到了糖厂当副厂长。

曼蚌糖厂连年亏损,每年需要靠财政补助20万才能维持运营,职工全年只发5个月的工资。褚时健到任后,潜心研究糖厂的工艺,用一个月时间找出了亏损的关键:问题在制糖的敲锅环节。改灶,改燃料后,糖厂大大降低了成本。然后,褚时健通过进行技术改造,不断提高产品质量。

一年时间就把糖厂从亏损状态转变为盈利状态,纯利润8万。第二年20万,第三年将近40万,糖厂的利润爆发性增长。褚时健乘着大家的取得成绩热乎劲,不断改善职工的各种福利,尝试新的管理方式,引入操作流程流水线化、责任制化。在这个特殊的年代,云南的小糖厂热火朝天,干劲十足,褚时健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主场:搞工业。

褚时健他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近乎苛刻,更迷恋技术改造,他的秘诀在于三条:

降低成本、改造技术、严控原材料,提升产品质量,是褚时健扭转企业亏损的惯用方法。改善职工福利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、责任制化,是褚时健激发工人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。企业兼并、开展副业,是褚时健壮大企业的重要途径。而这些方法和手段,在他后来任职卷烟厂、出狱后创业种橙中都一直采用。

年,褚时健被调往玉溪卷烟厂,糖厂的工人们心里很难过,想到这十几年几乎天天和厂长打照面,工作在一起,扯闲天在一处,就这么调走了,都很是不舍。褚时健到财务那里去办手续,会计苦兮兮地说:“烟厂把我们的福气抢走了!”

而褚时健也没有意识到,这一走,真正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。

五、华彩人生,功过难评论

开局艰难,烟厂制度、质量亟待提升

年,52岁的褚时健被调往卷烟厂。对于搞好工业,褚时健并不担心,但如何和人相处好,褚时健自己也没有底,近20年底层的生活,他起码了解了自己一点:做事很不错,但不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。

刚到烟厂,褚时健就发现巨大的问题,烟厂的产品退货严重,而大多数退货都是因为质量问题,一包烟应该有20根,却很多是十八九根;一条烟是10盒,居然能装成9盒。香烟的外包装箱质量也很差,经过长途运输,很多纸箱还没到客户手中就已经破烂不堪了。因此,很多香烟销售单位拒绝销售玉溪香烟,于是,空旷的厂电影院不放电影,用来堆放退货了。

后来褚时健用一句话总结当时的玉溪卷烟厂:员工是软、散、懒,车间是跑、冒(气)、滴(水)、漏(原料)。褚时健还发现烟厂厂区内有成群的鸡鸭到处乱跑,他找到负责后勤的人了解情况,得到的解释竟然是因为职工生活艰苦,为了改善生活才在厂区养这些鸡鸭的!

当年在新平糖厂时期,褚时健对甘蔗的摆放、榨糖机的清洗都有很严格的要求。但在级别比糖厂高出许多的烟厂,竟然看到烟丝遍地、散支的一根西一根,地面好像已经很久没有清理过。褚时健把自己的火压了又压:“你们就是这么搞企业的?!”

年初,云南省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香烟评吸会。每个烟草企业都会将最好的产品带到评吸会,让烟草评吸专家评判,褚时健非常重视这次评吸会。但当评委当众念出“辣、苦、呛”的评语时,褚时健坐不住了,打了个手势让念评语的评委停下来。他站起身:“谢谢大家,情况确实令人恼火。下次来我们一定争取让各位专家满意。”

这次评吸会对好强的褚时健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,玉溪烟的评价深深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心。
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提升待遇、住房、伙食

褚时健一进工厂就摆出了姿态:我是来做事的,不会为保全职位而讨好搭档或工人。

褚时健认为,员工生活福利其实是搞好生产的前提和后续保证。这种实实在在的收益比做几个月的思想工作管用得多。所以在玉溪卷烟厂,褚时健在年就向职工们承诺:半年内建三幢职工宿舍楼,改善职工住宿条件。在褚时健最后离开烟厂时,在他任上为职工盖了多套房子,集团账面上还有28亿元是专门用作员工住宿改善之用的。

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同时,褚时健着手改善职工的伙食。20世纪80年代,人们购买东西需要凭粮票、肉票、布票等,每个人的购买量都是一定的,而且量很少。褚时健通过烟厂采购,保证每个人每月都能吃到16斤猪肉。

除了改善职工的伙食,褚时健还通过串换的方式,用香烟为职工换来了折扣价的家用电器,如电视机、收音机、电风扇、电熨斗等等,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。

短短两年,玉溪卷烟厂就成为玉溪地区职工生活最好的工厂。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三分设备,七分原料

在经历了前两年内部各种整顿之后,褚时健觉得应该回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来:抓产品质量。“云南的烟厂不生产好烟,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?”他有点开玩笑地说。

每个人都明白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但是,在现代工业社会,机器起的作用并不是%。先进的机器必然也要有与之配套的技术和管理,才能发挥出作用。玉溪卷烟厂并非一流的烟厂,它能成功发挥这台机器的作用吗?换言之,揽了这个瓷器活儿,褚时健是不是有这把金刚钻?

褚时健亲自坐镇,带头潜心学习业务,褚时健说:“一个工厂领导,如果不懂技术,不了解工艺特点,那么即使能力再强也只会盲目指挥,业务一定要好”。先进的机器激发了先进的技术,褚时健自己就是一个非常迷恋技术的厂长。在褚时健的带领下,工厂掀起了技术改革的热潮,玉溪卷烟厂的技术提升了好几个台阶,技术员们也得到了最好的培训。

三分设备,七分原料,在更新设备的同时,褚时健考虑到了原料:烟叶的问题。

在玉溪地区,烟厂培养了名烤烟技术辅导员,根据从美国学来的“十条规范”,让辅导员们下到每户烟农的地里,手把手辅导。一个村子四五十户烟农,分配两三个辅导员蹲点。株距多少,行距多少,栽种、收割时间的控制,肥料的总量,肥料的结构……

当年玉溪卷烟厂关于烟叶种植的一些标准,后来在全国都通行了。农作物这个东西,最能反映人的做事风格,你尊重它的生长规律,按规律办事,认真对待,一定会有好回报。现在很多卷烟生产部门都没意识到这一点,但年的时候,玉溪卷烟厂就做到了。

玉溪卷烟厂发展到年,产量已经超过万箱,利税超过20亿,无可争议地成为行业老大,亚洲第一。

盛极而衰,功过难评,家破人亡,悲凉落幕

这时,很多人觉得褚时健已经功德圆满,完全可以在年60岁的时候荣耀隐退了。他按正常程序打了退休报告,但上级部门延迟了他的退休年龄,他就一直在厂长这个“火线”位置上坐着。

年,云南省委宣布褚时健无限期延迟退休。

除了正常渠道销售的香烟之外,国家规定每个烟厂可以留出10%的香烟自主销售,称为浮价烟。烟的销售需要出具香烟的预售证和准购证,褚时健才能予以放行。褚时健主要用浮价烟串换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,当然,也有灵活处理的一部分——不得不预留出上级领导特批的香烟。

这个10%的销售空间意味着两方面:一是意味着拿到批条的人拿到了一笔财富;二是意味着褚时健的权力的确很大很管用,他的一张批条就意味着少则百万,多则千万的财富。但他的工资薪酬仅仅是每月平均元。

褚时健所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报酬悬殊,他又是烟草专卖局局长,可以通过批条子收受贿赂,没人能约束他,为其犯罪提供了机会和条件。在要退休时,也许是他心理“不平衡”了,70多岁的时候,褚时健家破人亡:女儿自杀,夫人身陷囹圄,儿子远在异邦,自己也落了个无期徒刑。

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企图吞下万美金,并且拥有大约万元来源不明的财产。褚时健的人生大戏,悲凉而沉重地落下帷幕。

有人用道德品质来解释褚时健现象,是缺乏说服力的。对褚时健,没有激励机制,同时也缺乏约束机制。因此如果能从制度上制约,避免其他企业家们重蹈覆辙,则中国幸甚。

年12月,褚时健一案在云南省高院开庭。因为褚时健个人的话题性和引发的一系列对国企领导的讨论,这场公开审判极其引人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