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溪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告别油毡房成立正能量工作室拉祜山寨 [复制链接]

1#

大西蒿小组隶属于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红旗村委会,是拉祜族聚居的村庄,距曼来镇政府33公里、距县城48公里。脱贫攻坚以来,按照“直过民族”整村推进和“一个民族也不能少”的工作要求,村小组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支持。年以来,整合项目资金万余元,通过“直过民族”整村推进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省级重点建设村、党建扶贫“双推进”和产业扶贫等项目建设,全面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。

抓实政策“美村貌”,为“就地搬迁”搭台子

大西蒿村旧貌

大西蒿村新貌为“就地搬迁”搭好台,用好用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、“直过民族”自然村整体推进等项目,实现就地就近“建新寨”。曼来镇党委政府谋划先行,成立“直过民族”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工作领导小组,加强指导。在推进过程中,镇党政领导班子、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党员等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,广泛宣传动员,提高村民参与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引导群众从“要我建”向“我要建”转变。同时将各项规划、房屋设计等宣传到群众家中,充分征求、合理采纳群众意见建议,增强群众“主人翁”意识,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。通过项目实施,19户拉枯族彻底告别简易土掌房和低矮的油毡房,住进了特色安居房建设;进村道路从泥巴路变成干净整洁的硬化水泥路面,综合活动室、水果交易场所、人居分离猪厩、垃圾池、排污沟、路灯、绿化带一应具有,家家用上自来水,安全饮水保障,户户有安全用电,实现了村庄绿化、美化、亮化。

狠抓产业“壮筋骨”,为“能致富”创路子

柑橘产业形成规模安居乐业,民之所盼。在搭台的同时,为破解住着好房子却过“穷日子”、“造血增收难”问题,曼来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、精选优势特色产业。在原有产业基础上,大力发展柑橘、桃子、油桃等高效经济林果,彻底解决群众“钱袋子”增收难问题。同时,为清除产业发展路上的设施短板这只“拦路虎”,镇党委、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到万元的高标准农田灌溉建设项目资金,基本解决了群众在发展致富道路中遇到的硬件障碍。通过灌溉设施建设,每亩每年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约元。如今大西蒿水果种植面积多亩,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以往的2千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余元,拉枯族致富的路子更加扎实。

善治乡风“强里子”,为“住舒心”寻方子

干净整洁的猪圈新村寨,新村规。为改变以往“垃圾靠风刮,污水靠蒸发”旧貌,避免新村出现“屋内现代化,屋外脏乱差”现象,大西蒿小组精心制定村规民约、节水灌溉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,创新制定“门前三包”和公共区域“四户联包”等制度,真正使村规民约成为不能破坏的“高压线”,成为新村内的“小宪法”,经过2年多的推广实施,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的自觉习惯,已融入日常。在此基础上,黑果树、桥边、大西蒿联合党支部巧用“张有华正能量工作室”,积极开展“自强、诚信、感恩”教育实践活动;借助“百姓宣教队”力量,宣讲党和国家普惠民生政策,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,激发村民责任感和荣誉感,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。好习俗、好习惯、好风尚在美丽新村蔚然成风,群众精神风貌、幸福指数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
通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,拓宽了群众实现增收的途径,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,一幅“民富、村美、人欢乐”的优美画卷在拉枯族村寨徐徐展开,实现从“颜值”到“品质”的完美蜕变。

云南网记者期俊军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