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溪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李商隐我是人间惆怅客 [复制链接]

1#

原创探花TV

公元年,唐大中十二年,秋,曲江。

晚秋的曲江,幽旷寂寥,水面上空无一人,只是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,安静得可怕。

曲江池上,孤舟孤客,江里的荷叶已枯黄破败,“红衣半落,狼藉卧风雨”,孤客青衣筇杖,佝偻如弓,斜立船头,随口吟道:

荷叶生时春恨生,荷叶枯时秋恨成。

深知身在情长在,怅望江头江水声。

----《暮秋独游曲江》

怅望着眼前潺潺而逝的江水,孤客泫然泪下,“忆君心似西江水,日夜东流无歇时”,此刻20年前曲江池畔的尘封往事,像电影画面,一帧帧,一幕幕,在孤客的脑海中跳跃浮现┈┈

公元年,春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百卉含英。

曲江池畔,杨柳依依,曲江池内荷花倚风而笑,正如朱自清笔下所描写的那样:“如刚刚出浴的美人”,散发出缕缕幽香,闻之则产生莫名的骚动┈┈

曲江池畔彩楼内,大唐中央礼部正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----曲江宴,专门招待当年30名新科进士,年方25岁的李商隐正是新晋进士之一。

曲江宴,一年一度,多由官方举办,这一天,长安城内百姓扶老携幼、牵鸡遛狗,倾城而出,争相一睹进士风采,当然除了“吃瓜”群众,还有无数豪门权贵带着家属女眷,前来挑选东床快婿,曲江宴快成半个相亲大会了。

曲江会宴,杏园赏花,接着“天之骄子”---新科进士们登上雕梁画栋的游船,沿着曲江池畔缓缓行驶,接受粉丝、潜在女朋友庆贺和“检阅”。

唐朝进士的录取率仅为1-2%,而且每年录取的进士不过20到30人左右,这些新科进士能从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,那都是人中龙凤,成为“网红”也是实至名归。

他们登科后,都会写诗“显摆”,孟郊的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、杜牧的“秦地少年多酿酒,已将春色入关来”是多么的豪情万丈、霸气侧漏,当然,他们有“显摆”的资本。

遥想当年的偶只是考了个中专,虽然不会写诗“显摆”,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一连来了三个空翻,接着捧腹绝倒,满地打滚,丝毫不逊于范进中举时的表现,只是自此以后,这样的“疯”光再也不曾出现了┈┈

此时的李商隐风华正茂,意气风发,手扶栏杆,一边和身边的同学指点江山,一边向沸腾的人群挥手致意,突然人群中一个身着白色长裙的女子,让李商隐瞬间“石化”:

但见那女子,一袭素服,略施粉黛,如新月清晕,花树堆雪,那女子此刻也正向画船上张望,不经意间四目交会,电光石火间,彼此确认了眼神。

正如鸡汤云: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分钟。

以后的故事,就是发情单身狗狂追白富美,过程很曲折,结果很OK,25岁的李商隐心想事成,抱得美人归。

金榜题名、洞房花烛,人生四大喜一下子实现了俩,按理说应该很完美了。

呵呵,但是┈┈

(其实我最怕说呵呵、但是这样的话了)

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9年前。

那一年,16岁的李商隐进入东都洛阳打拼,说到“打拼”,其实就是“佣书贩舂”,即替别人抄书舂米挣钱,贴补家用。

16岁的年龄未及“弱冠”,还是个未成年人,不在学校好好读书,何出工?

无他,乃生活所迫。

其实李商隐是个苦命孩子,在他10岁左右,在浙江做幕僚的老爸卒于任上,没办法,母亲只好带着李商隐和弟弟妹妹们回到郑州荥阳老家,在乡邻族亲的接济下勉强度日。

好在李商隐自幼聪慧,悟性高,在老爸的精心教育下,“五岁诵经书,七年弄笔墨”,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。

回到河南老家后,李商隐又跟着曾是太学博士的远房叔父学习古文、写文章。有了老爸的启蒙教育和叔父的潜心教诲,李商隐的“文功”突飞猛进。
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作为家中长子,老爸的过早离世,李商隐不得不独自承担起抚养家庭的重任。

李商隐一边四处拜谒,投递诗文,以博取功名;一边帮人抄书舂米,挣点生活费,早出晚归,风雨无阻,弱小孤男李商隐忙得跟陀螺似的。

待年岁稍大一点,李商隐来了当时的大都市东都洛阳闯荡,毕竟大城市里的工作机会要多一点。

天可怜见。

命运总会垂怜那些不畏艰难、勇于进取的人。在洛阳,李商隐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两个贵人---当时的文坛大咖白居易和令狐楚。

诗魔白居易在唐诗坛是神一样的存在,他比李商隐大40岁,两人诗风截然不同,白居易的诗平白易懂,而李商隐的诗则多深奥。

按理讲二人不可能有什么交集,可是白居易对他这个河南小老乡服的一比,曾曰“我死后,得为尔儿足矣。”

人家李商隐也不客气,白居易去世后,李商隐生了一个儿子,为回报这位文坛前辈的抬爱,还真就给儿子取名“白老”。

这样一则小故事,一时在文坛传为佳话。白居易去世后,应白家之请,李商隐为前辈撰写了墓碑铭。

令狐楚,或许有些读者朋友相对陌生,他是唐德宗贞元七年进士,才思俊丽,尤善四六骈文,其骈文与韩愈的古文、杜甫的诗歌,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。

令狐楚一生官运亨通,曾历仕数朝,当过宰相,是名副其实的元老重臣。

早在河南为官的时候,令狐楚就曾接见过少年李商隐,对他的文章是赞不绝口,只是当时李商隐尚年幼,还未成为令狐楚的朋友。

公元年,尚在王屋山学道的李商隐被令狐楚聘为幕僚。

说到学道,自道教被李唐定为国教以来,当道士也是一种时尚,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都入了道,王昌龄、“诗仙”李白也都是道中人。

李商隐想通过学道以求进取,王屋山附近有一条河叫玉溪河,李商隐每次往返王屋山都要经过玉溪河,为记此河此情,李商隐以后都以“玉溪生”自署。

话说李商隐被令狐楚收至麾下,进入令狐府,和令狐子弟一起学习生活,令狐楚更是把自己的骈文绝活对李商隐倾囊相授。

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,令狐楚大力栽培李商隐,固然主观上有为令狐家扩充羽翼的目的,但客观上也成就了李商隐,这或许就是通常所说的“双赢”吧。

以前李商隐能为古文,不喜偶对,现在又学到了恩师的骈文绝活,一跃成为晚唐首屈一指的骈文大家。在李商隐的诗中,是这样形容令狐楚对其教诲的。

谢书

微意何曾有一毫,空携笔砚奉龙韬。

自蒙半夜传衣后,不羡王祥得佩刀。

大意是:对恩师的再造之恩,未曾给予一丝回报,有了恩师的传授,再也不用羡慕任何人了。

李商隐数次参加科考,屡战屡败,是李商隐的才学不够吗?显然不是,晚唐的政治更加昏聩,科场上“拼爹”之风愈演愈烈,李商隐无爹可拼,只有背影没有背景,而和李商隐一同参加科考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綯却一举而中。

好在有令狐家的拂照,公元年,李商隐终于在长安登进士第。

此时,新科进士李商隐,正在和曲江宴上认识的王姑娘打得火热,前有贵人令狐楚,再遇佳人王姑娘,李商隐似乎时来运转了,可奇葩的是,当两件好事交织到了一起,却成了李商隐后半生不可言说的痛┈┈

李商隐所生活的时代恰逢晚唐,曾经辉煌无限的大唐帝国已进入了风烛晚年,摇摇欲坠。晚唐政治更加腐败昏聩,牛李党争就是宦官专权、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。

很不幸的是,李商隐阴差阳错完美地卷入了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。

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属牛党,而李商隐女朋友王姑娘的老爸王茂元则亲近李党。

赶巧的是,李商隐在恩师去世的次年,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上做幕僚,并和王姑娘喜结连理。

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,继承令狐楚衣钵的令狐綯对李商隐是一通怒斥:“背恩无行”,大有将李商隐逐出师门之势。

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跟着瞎起哄,骂声一片,《唐才子传》记载“士流嗤谪商隐,以为诡薄无行,共排摈之。”

都说诗人的情感是敏感脆弱而纯正的,但在政治上又近乎痴盲。

李商隐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,童年的苦难生活,让他对“情”字的理解超乎寻常,亲情,爱情,恩情已占据了他整个心芳,他的一生都在还情,都在为情所累。

“不讲政治”的李商隐在仕途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
和王姑娘成婚后,李商隐信心满满参加进士及第后的选官考试,考试对已成考场“老油条”的李商隐来说问题不大,果然考官对李商隐的答卷激赏不已。

然鹅,考试结果一公布,李商隐的心情如六月飞雪,尼玛,这公布栏上咋找不到我李商隐的名字?

显然这是令狐綯搞的鬼,令狐綯一封上书,痛斥李商隐是背信弃义的不堪之徒,就这样吏部在复审的时候,李商隐的名字被无情划掉了。

李商隐有木有办法?当然有,我写诗骂死你们这帮龟儿子:

安定城楼

迢递高城百尺楼,绿杨枝外尽汀洲。

贾生年少虚垂泪,王粲春来更远游。

永忆江湖归白发,欲回天地入扁舟。

不知腐鼠成滋味,猜意鸳雏竟未休。

李商隐自比有贾谊、王粲一样的才能,却得不到重用。痛斥污蔑他的牛党,“不知腐鼠成滋味,猜意鸳雏竟未休!”

当然这也只是李商隐发发牢骚罢了,他从来没有想到要和令狐綯分割,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,令狐家的恩德已彻底将他套牢,而这一点恰好被令狐綯所利用。

李商隐天真地认为,他对令狐綯真心报恩,总有一天令狐綯会放他一马,“君子可欺之以方”,无论令狐綯让他做什么,他都无条件地执行。

李商隐为了报恩,不得不屈从于令狐綯,被令狐綯当“枪”使,这无形中又得罪了李党,自此之后李商隐一直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,以至于不得辗转各地打短工,做幕僚,饱尝妻离子散、颠沛流离之苦。

李商隐好不容易考到手的官,就这样没了。可这并不是结束,只是牛党给李商隐一点“颜色”看看,李商隐后面的路将更加坎坷,更多的不公正在等着这位天真才子。

李商隐绝对没想到迎娶王氏会给自己带来这样“颜色”,是不是后悔了?

后悔?真的不存在,是你想多了,或许你从下面几个故事中可以找到答案。

公元年,李商隐离开河南老家到长安参加科考,寄宿在京师附近的华阳观。

李商隐拿着以前王屋山学道时师尊给开的介绍信,直接找到了宋华阳,初见宋华阳是在华阳观的一荷花池旁,当李商隐初见宋华阳,就惊其为天人:

宋华阳一身宽松的道袍里是一副瘦削的躯体,面庞清秀,双眸剪水,端庄冰冷,似乎能洞穿你的一切。宋华阳身边还有一稚嫩丫头,模样也很俊俏。

“仙子?”李商隐情不自禁的叫了一声。

看着李商隐那傻样,宋华阳忍不住地笑了,灿若桃花,全没有初见时的冰冷。

当然,宋华阳也被眼前这位帅气的书生迷住了,虽是道人,只不过她是被迫陪公主来修道的,也并不愿终身于道观,见到李商隐时心中蓦然泛起一种莫名情愫。

┈┈

只是这段感情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,最终不知所终┈┈

李商隐离开华阳观时,给宋华阳姐妹写了一首诗:

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

偷桃窃药事难兼,十二城中锁彩蟾。

应共三英同夜赏,玉楼仍是水精帘。

这宋氏姊妹像升了仙的嫦娥,可望不可及,我们三人如果能在一起赏月该有多好呀。

后来李商隐还写了一首《嫦娥》寄托自己对宋华阳姐妹的这份感情。

嫦娥
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宋华阳就像天上嫦娥,作为凡人的李商隐又怎能“三英同夜赏”呢?

好吧,平凡的李商隐那就找一个接地气的人间姑娘吧,这应该没问题吧,呵呵┈┈

公元年,李商隐寄宿在洛阳远房兄弟让山家,准备来年参加科考,在这里,碰到儿时在洛阳抄书时认识的玩伴柳枝。

柳枝有一次听到邻居让山读诗,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,一打听才知道是李商隐所作,旋即心中就产生了“嫁人就嫁李商隐”的念头。

这次李商隐“送上门来”,机会岂能错过,都说女追男隔层纱,是很有道理的。

李商隐看到小时候的丫头片子一下子出落成了大姑娘,凹凸有致,一双卡姿兰大眼睛顾盼生辉,为人活泼大方、俏皮灵动,和自己忧郁多愁的性格正好互补,李商隐很快陷入了热恋。

俳谐

短顾何由遂,迟光且莫惊。

莺能歌子夜,蝶解舞宫城。

柳讶眉双浅,桃猜粉太轻。

年华有情状,吾岂怯平生。

柳姑娘为什么这么快就跟我好上了呢,哈哈,因为我会写诗呗,单身狗们好好学学吧。“年华有情状,吾岂怯平生”更是一种“显摆”。

只是李商隐高兴的太早了一点。

柳枝身为富家女,而李商隐只是一介穷酸书生,门不当,户不对。当让山带着李商隐去柳枝家提亲的时候,自然吃到了闭门羹:

“我表哥是只潜力股,马上就能考上进士当大官了,我觉得----”让山急忙解释道。

“我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,我只要现金,还是等你表哥考取功名再来迎娶柳枝吧。”柳母不耐烦地打断让山的话。

李商隐得到这个“承诺”后,觉得还算可以接受,就安心复习备考了,争取早日考取功名迎娶柳枝。

忽一日,让山来报:柳枝“为东诸侯娶去矣”,表哥,你的小白菜让猪给拱了,呜呜------

啊,听到自己“准妻”被别人给“取”了,李商隐犹如五雷轰顶,一个趔趄险些摔倒。

难道穷人就没有恋爱结婚的权利吗?!

(Ps:商隐同志呀,我跟你说,还真的就没有,不光你们唐代这样,我们现代也是这样,无房无车无妹子的“低碳哥”满大街都是。)

一声天问,道尽了天下多少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的心酸和无奈!

看完上面故事便知,李商隐情定王姑娘已是他的第三次情感经历了,对宋华阳和柳枝的爱而不得,给他带来的是透骨抓心的痛,他再也不能失去王姑娘了,哪怕与全世界为敌。

初识王姑娘,李商隐也并不知道她是什么李党家的女儿,何来“攀高枝”之说?

即便知道,凭李商隐的个性也绝不会屈服,因为他的心是纯正的,对待爱情是认真的,他不会让纯洁的爱情掺杂什么政治因素。

曲江池初识王姑娘,李商隐便把一颗滚烫的心留在了王姑娘身上。

曲池

日下繁香不自持,月中流艳与谁期。

迎忧急鼓疏钟断,分隔休灯灭烛时。

张盖欲判江滟滟,回头更望柳丝丝。

从来此地黄昏散,未信河梁是别离。

和王姑娘成婚后,李商隐又把娇妻一顿猛夸:

无题

照梁初有晴,出水旧知名。

裙衩芙蓉小,衩茸翡翠轻。

你就像那初照屋梁的朝日一样,刚出水的红莲也比不上你的美艳,你穿着芙蓉一样裙衩是多么娇小,轻柔的翡翠衩,插在如乌云一样的美发上。

李商隐深陷党争之苦,不得不辗转各地做幕僚,和妻子是聚少离多,只能通过书信诉说相思之苦。这首《夜雨寄北》就是李商隐在巴蜀做幕僚时,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。

夜雨寄北
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,这可说不好,什么时候能和你西窗对坐、共剪红烛?我只能跟你说说这巴山夜雨。

这首情意绵长的《夜雨寄北》,就像诗中所写的秋雨一样,下了千年,细细绵绵,融入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心田,化作相思长泪┈┈

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碎。

公元年,就在李商隐去徐州做幕僚后不久,妻子就因病去世,刚刚30出头,生命之花正在怒放,却过早凋零。

因怕影响李商隐工作,妻子临走时嘱托家人暂时不要通知李商隐。待李商隐回家,妻子早已撒手西去,只留给了自己一封信:

“我夫以志向为重,不必悲伤琐事,此生相逢,儿女双全,足矣。”

看着熟悉无比的红笺小字,李商隐泣不成声,悲天跄地。李商隐提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、悲伤而唯美的挽歌:

锦瑟
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
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
此情可待成追忆?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
任何的试图解读翻译都是对这首诗的“亵渎”,清读最好,读着读着,那种说不出的凄痛感氤氲心头,挥之不去------

李商隐和妻子在一起仅仅生活了12年,且聚少离多,终没能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何当共剪西窗烛?终得到了“一寸相思一寸灰”的回答。

为排解李商隐的相思之苦,有好心人想介绍姑娘给李商隐“续弦”,李商隐婉拒,他的回答是: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去巫山不是云。

因为坚守一份爱情,让李商隐卷入牛李党争,饱受非议,沉沦下僚,终身不得志。新旧唐书对他的评价都是“无行文人”、“具无特操”,事实上果真如此吗?

公元年,李商隐考取秘书省校书郎,但刚上班还不到一个月就被迁谪为弘农县尉,这是朝中牛党对李商隐的又一次排挤打压。

在弘农任上李商隐空有一腔热情,却不谙官场世故。李商隐在工作中发现一起冤假错案,按律将这名死囚减刑,释放。

这名死囚是李商隐上司陕虢观察史孙简断的,孙觉得李商隐这是和自己作对,对李商隐是百般刁难,李商隐愤然“请假”,挂冠而去,决不愿和孙简之流共事。

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

黄昏封印点刑徒,愧负荆山入座隅。

却羡卞和双刖足,一生无复没阶趋。

我还不如像卞和一样被砍去双足呢,再也不用在台前小心翼翼屈辱奔走了。

这是“无行文人”能做出来的吗?李商隐完全可以唯领导马首是瞻,又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呢?

公元年,武宗即位,李党之首李德裕升为宰相,李德裕对李商隐颇为欣赏,打算重用李商隐。

此时牛党令狐綯也向李商隐伸来橄榄枝,李商隐明知令狐綯不过是利用自己而已,但李商隐为了报答令狐家对自己的恩德,也为了洗刷自己所谓的“背恩无行”,毅然跳进了令狐綯设置好的圈套。

再有,唐宣宗上台后,重用牛党,排斥李党,李党之首李德裕被罢相后,人人唯恐避之不及,李商隐却毅然站到了失势的李党一边,为李德裕发声鸣不平。

旧将军

云台高议正纷纷,谁定当时荡寇勋。

日暮灞陵原上猎,李将军是故将军。

李商隐完全“不懂政治”,此时的令狐綯如日中天,即将获取宰相之位,李商隐完全可以过去叙叙旧喝喝茶,谈谈小时候和令狐大人在一块读书玩耍的故事,我想最后结果是不会太差吧。

李商隐却反其道而行之,对失势的前宰相李德裕大唱赞歌,并追随被牛党远贬桂林的李党人郑亚做幕僚。

李商隐这位“直男”,心中永远只有情和义,你可以嘲笑他是政盲,但也只有这样的“政盲”,他的诗和义才能流芳百世而不杇!

还有人再说李商隐是什么“无行文人”、“具无特操”,那不就是眼瞎吗?

李商隐到底懂不懂政治呢?

李商隐当然有自己的政治倾向,他十分欣赏李党的政治主张,李党亲近庶族,对人才的提拔奖掖不论出身贵贱,与牛党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立场形成强烈鲜明对比。

李商隐对李党首领李德裕的人品更是敬重有加,在一次参加完李德裕组织的宴会后,作诗道:

无题

昨夜星辰昨夜风,画楼西畔桂堂东。

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

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

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

这首本来是写两个男人的“心有灵犀”,却一不小心刷屏千年,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爱情诗。

李商隐对牛党的主张是排斥反感的,之所以又和牛党“藕断丝连”,完全是因为李商隐为情所困,他至死都在报答令狐家对自己的恩德。

而令狐綯又是一个“政棍”,他最清楚李商隐的才能了,对李商隐只能是利用,他绝不允许李商隐威胁到自己既得权利。

这就给外人一种错觉:李商隐是个“骑墙派”,这也导致了李商隐在牛李两党两边都不落好。

对晚唐腐败的政治,李商隐也给予了抨击。

贾生

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
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
讽刺晚唐皇帝求仙问药,荒于政事,不能任贤,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。

公元年,唐大中十一年。

李商隐因病从江东盐铁推官任上辞职,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官职。

回到长安的李商隐心情不佳,驱车登上长安东南的乐游原,极目远眺,落日入金,霞光满天,只是一会儿夕阳就抛弃李商隐而去,徒留一片黑暗。

登乐游原

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

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

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再美丽的风景,再温暖的人,最后都不得不告别,人生的常态便是如此。

人生的最后几年,李商隐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曲江了。

那里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,是他和妻子一眼万年、情定终身的地方,只有在这里,他这只不断旋转的陀螺,才能得到心灵上的片刻安宁。

公元年秋,年仅47岁的李商隐病故于郑州,春蚕丝尽,蜡炬成灰,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,他离开了这个对他无比薄情的世界,终和王氏“岂到白头长只尔,嵩阳松雪有心期。”

李商隐,字义山,与李白、李贺并称“三李”,与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同时代的温庭筠合称“温李”,在星光熠熠的唐代诗坛占据重要地位。

他几乎以一己之力,在前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上,将唐诗推向了另一个高峰,也可以说他是唐诗的终结者。

他的诗歌在晚唐独树一帜,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他的爱情诗、无题诗更是缠绵悱恻,千年传颂,李商隐更是无题诗的代表人物。

他精于用典,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绰号——獭祭鱼,作为朦胧诗的鼻祖,他的朦胧诗因频频用典而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堪称文学界的“哥德巴赫猜想”,金人元好问曾这样评价: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。”

李商隐也是晚唐首屈一指的骈体文大家,范文澜曾说只要李商隐的《樊南文集》存留,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,评价不可谓不高。

就这样一位集古体诗、近体诗和骈文为一身的不出世天才,却一生命运多舛,沉沦下僚,穷困潦倒,壮志难酬。“虚负凌云万丈才,一生襟袍未曾开”或许是对他短暂一生的最好总结。

烟花易冷,他的一生也曾美丽过,他给后人留下的那些唯美诗句,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,历经千年而不衰,这或许是给他的最好安慰。

参考资料:《李商隐传》子佩著

文章来源于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